皇冠入口

过敏性鼻炎,鼻窦炎---专病特效方---治疗心得医案----徐书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皇冠入口 > 新闻动态 >
过敏性鼻炎,鼻窦炎---专病特效方---治疗心得医案----徐书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1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2.过敏性鼻炎:

@太阳表证用葛根汤加茯苓、白术、附子;

@太阳太阴合病用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巴戟天、淫羊藿;

@太少两感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巴戟天、淫羊藿。

@习惯加用金银花与连翘、白蒺藜与菊花两组对药,痒甚者加地肤子。

【辨证分型】

1、太阳表证

可见面白,鼻痒,喷嚏连连,颈部常感不适,口不干,大便一般偏干,舌苔白、质不红,脉见右寸浮弦。选方:葛根汤加茯苓、白术、附子等。

2、太阳太阴合病

可见面色萎黄,鼻痒,或见鼻塞,乏力,食欲不佳,大便可见偏溏,舌淡苔白,脉右寸弱。选方: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巴戟天、淫羊藿等。

3、太少两感证

可见鼻痒,喷嚏连发,对冷空气或对气味比较敏感,时感腰酸,口中和,舌淡苔薄,脉细弱。选方: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巴戟天、淫羊藿等。此型进入后期,症状得到缓解后,以再造散巩固治疗。

【验案集粹】

案1  院某,男,39岁。2015年9月25日初诊。

现病史:鼻痒,喷嚏连连,目痒,伴鼻塞3年加重1周,面白,恶寒,口中和,舌质暗,苔白腻,脉细弦:CT片示:鼻甲肥大。

辨证:太少两感证。

治法:温少阴兼散风止痒。

方药: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。

麻黄5g,细辛5g,制附子10g,僵蚕10g,蝉衣10g,乌梅10g,地肤子15g。10剂。

二诊:药后效果佳,诸症好转,仍有偶发,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10剂。

三诊:仍然偶发,改方,但仍以麻附细辛汤为基础方。

麻黄5g,附子10g,细辛5g,干姜10g,茯苓30g,白术20g,菟丝子30g,枸杞子30g,巴戟天20g,仙灵脾30g。10剂。

四诊:药后症情平稳,继续原法巩固治疗。

案2  钱某,女,32岁。2015年10月3日初诊。

现病史:鼻痒伴喷嚏发作3年,加重1个月,在多家医院均诊断为“过敏性鼻炎”。经过中西医治疗,病情时轻时重。刻诊:鼻痒,鼻塞,偶作喷嚏,颈部经常酸痛,口干,大便正常,舌质偏红,苔白,脉右寸大。

辨证:太阳表夹热证。

治法:开太阳降阳明。

方药:葛根汤加味。

葛根30g,麻黄5g,桂枝10g,白芍10g,甘草6g,黄芩9g,金银花10g,连翘10g,白蒺藜10g,菊花10g,地肤子15g。7剂。

二诊:药后鼻塞、鼻痒明显好转,口不干,颈部无酸痛。继续上方20剂后,诸症消失,继之以再造散善后。

【临证心得】

过敏性鼻炎,余治疗数千例,效果甚佳,取效关键在于准确探究疾病病机,并把握六经辨证规律。本病的发病特点可归纳为:鼻炎无症状期时病位在阴,症状明显时则表现为阴中伏阳。临床中大多两经或三经合病,可见右寸、关脉大,或右寸弦,或右寸弱等。余常以脉定方与法。在用药方面,余习惯加用金银花与连翘、白蒺藜与菊花两组对药,痒甚者加用地肤子。另,把葛根汤做成膏剂外用以治疗过敏性鼻炎,效果亦可。

【徐书:鼻窦炎特效方】

【组成】葛根15g,黄芩9g,黄连6g,藿香1Og,桔梗1Og,白芷1Og,苍耳子5g,辛夷1Og。

【方解】古人治疗鼻炎之方皆有黄芩、生石膏,此法是根据经典“胆热移于脑”之理而成。余师其意,取经方葛根汤。此方既能解表又能清里热,其中葛根作为鼻腔引经药,黄芩、黄连可以清邪热,直中病机。

另外,《三因方》之苍耳子散中的苍耳子、薄荷、白芷、辛夷四味治疗鼻炎、鼻窦炎效佳;中成药藿胆丸以藿香和猪胆汁治疗鼻窦炎,因猪胆汁用之不便,故将其去掉,以藿香配桔梗、白芷,芳香化湿,托毒排脓,余临床治鼻窦炎以此效方百发百中。

【临证心悟】

余在临床中总结出新加葛根汤治疗鼻窦炎有特效。一般认为,鼻窦炎的发生大多由鼻炎或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而致。它不同于过敏性鼻炎,其病理机制常因鼻窦化脓,以鼻塞流浊涕、腥臭异常为主要表现,伴有前额疼痛,鼻塞不通等。中医又称“鼻渊”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曰:“胆热移于脑,则辛颏鼻渊。鼻渊者,浊涕下不止也。”《医宗金鉴》谓:“鼻渊内因胆经之热,移于脑髓,外因风寒,凝郁火邪而成。”

治疗此病,历代医家基本皆以苍耳子散,或单纯清热法治疗,疗效不佳。鼻窦部位从经络来看,属于肺、胃经,故余从阳明经入手,以葛根汤、苍耳子散、藿胆丸三方加味组成效方加味葛根汤,一以外散风邪,一以清透郁热。

加减法:

1.伴口干口渴者,加银花1Og、连翘1Og、生石膏30g。

2.伴脓鼻涕多者,加大桔梗用量,一般可用10-30g,桔梗量大容易引起恶心,亦可加竹茹。

3.鼻窦炎转成慢性者,加黄芪30g、皂刺1Og。

4.鼻窦炎,炎症时间长者,往往伴有血瘀,加川芎1Og、赤芍1Og。

【验案集粹】

王某,男,34岁。2016年3月12日初诊。

现病史:头痛伴脓鼻涕2年余,在人民医院行CT检查,诊断“左侧上颌窦及左侧筛窦炎”。刻下前额痛伴咽喉疼痛,鼻塞,黄脓鼻涕,口不干,舌质红苔白,脉右寸弱。

辨证:太阳阳明少阴合病。

方药: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新加葛根汤。

麻黄3g,附子5g,细辛5g,黄芩9g,桔梗1Og,甘草6g,半夏12g,茯苓1Og,葛根15g,白芷1Og,金银花1Og,藿香1Og,白蒺藜1Og,辛夷1Og,姜枣适量。7剂。

二诊:药后头痛消失,仍有少量脓鼻涕,继用上方巩固治疗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